Wednesday, October 5, 2011

正視思覺失調

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思覺失調(Early Psychosis)患者主要是15至25歲的年輕人。思覺失調是指患者在思想及感覺上都出現了問題。嚴重情況下更可能與現實處境脫節。就好像大病前的發燒一樣,初期患病者在日常生活中已顯露變化。思覺失調患者的邏輯跟現實偏離。睡眠或飲食習慣失調、幻聽(Auditory Hallucination)、幻視(Visual Hallucination),和妄想(Delusion),都是思覺失調的跡象。如不及早醫治,可能發展成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型精神病。

有時患者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,堅信有人要加害於他。有時患者可能服從幻聽的命令,而導致危險發生。

許多人因此害怕這些精神疾病。有人甚至以為,思覺失調會傳染。事實上,思覺失調是一種疾病,問題出現在人的大腦發生故障。大部分患者經藥物、輔導和心理療法後均可復元。近年研究更指出宗教信仰可以保護心理健康。

01

思覺失調主要症狀包括:

1)思想及言語紊亂(Disorganized Thoughts and Speech)--談話內容貧乏、缺乏主題、雜亂無章、語無倫次,以致別人難以明白理解。
2)妄想--不符合事實的錯誤信念而成的錯誤思想。
3)幻覺--看到、聽到或感覺一些不存在的影象或聲音。
思覺失調每年的新症發病率約 5 in 10,000 (即每年,在每一萬人中會有5個新發現的個案)。目前全球約有2%人口有類似病症。一般人誤以為精神病患者有暴力傾向,或擁有雙重人格。但其實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疾病,較大機會發生於青少年身上。由於初期病症(諸如情緒低落與脾氣暴躁等)並不明顯,跟一般情緒問題相似。
對這一疾病的了解是必要的。當病情惡化,病人會出現思緒紊亂,影響學業或工作表現。更嚴重的是,患者可能失去自理能力,亦可能走上自殺之路。思覺失調的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。像所有的疾病一樣,病因包括生理(Biological)、心理與環境(Psychosocial)因素的互相影響。

生理因素 (Biological Factors)

1)毫無疑問,遺傳基因能增加思覺失調的風險。近親患有精神病,能大大提高患思覺失調的機會。約有三成的患者有精神病的家族史。
2)母親在懷孕時接觸到病毒會導致腦部不正常的發育。
3)患者腦內負責傳遞訊息的多巴胺(Dopamine)失去平衡。
4)腦部缺氧或腦創傷與思覺失調是息息相關的。
5)使用大麻、軟性藥物及酗酒會令患思覺失調的風險倍增。

心理與環境因素(Psychosocial Factors)

1)意外事故或重大轉變帶來的壓力,能加快思覺失調的發展。
2)轉變環境時,如成為新移民、被社會排斥或不被接納。
3)受其他人的歧視。

思覺失調病發的階段可分:

1)潛伏期 (Prodromal Phrase)
2)活躍期 (Active Phrase)
3)康復期 (Recovery Phrase)
每個階段所持續的時間會因人而異。

潛伏期 (Prodromal Phase)

許多研究一致認為這階段出現的症狀並不容易識別。社交退縮和負面情緒是比較明顯的症狀,平均於發病兩年前出現。症狀發生於青春期後,通常持續一至數年左右。抑鬱、焦慮和睡眠問題,開始打擾患者。家人通常因為患者情緒不穩而意識到病情。

據接受研究採訪的患者描述,潛伏期的困境包括:
1)對自我的迷惑--「我是誰﹖」「我完全迷失了自己,不得不提醒我關於我是誰。」「感覺就像一個旁觀者。」
2)全神貫注於不切實際的想法--「我沉迷於審議自己內心世界的不好。」「我冥想符號、輪迴,生命到來的神秘主義。」
3)負面情緒--煩躁、恐慌、不穩定的情緒。
4)思想難以集中--「我聽到有人笑我。」「世界是由外星人擁有。」「我很痛苦,我大腦已死。」

研究更指出,潛伏期患者可能逃學、離開大學或工作。患者亦可能失去自理能力,終日將自己困在家中,與社會隔絕。久而久之,家屬對患者的怪異行為和情緒不穩變得麻木。由於延誤醫治,病情更能進一步的加深。

一位患有思覺失調潛伏期的大學生告訴我:「幾個月前,我首先注意到我的世界漸漸不同,周圍的一切都有微妙的變化。我的書看起來像微粒,我很難再集中讀書。」她原本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學生,每一個學期GPA都是4.0。現在,「我很害怕做功課,我好像忘記了我的英文。」(即使英語是她的母語。) 她越來越少找她的好友,「我知道我講話不清楚,他們不會明白我的。」(雖然她是辯論隊的王牌。) 她告訴我:「胡醫生,我是沒有養貓的,但我近來經常看到一隻貓住在我家。」她也有輕度幻覺:「我在你這裡聽到風聲。」據研究顯示,約四成的思覺失調患者會從潛伏期演進至活躍期的階段。

活躍期 (Active Phase)

一旦患者完全相信他們的妄想,他們已經越過門檻,進入思覺失調的活躍期。患者由於思想和感覺不正常,而出現各種行為或情緒上的轉變。他們開始失眠、自言自語、和出現幻聽和幻覺。由於幻聽很多是對患者的惡意批評,嚴重者甚至會做出自殘或傷害別人的行為。不少的思覺失調病人更需要住院觀察。

我在精神科急診室(Psychiatric Emergency)當值時,警方把一個衣冠不整的年輕男子交給我。警察說,此人於十字路口上不停地跳舞和唱歌,幾乎釀成交通意外。當意識到他說話胡言亂語,警方變得關注他的精神狀態。警察也不知道他是誰,因他忘了自己的名字、年齡和地址。在急診房間內,這個年輕人繼續指天指地、手舞足蹈、表情多多。突然,他目不轉睛的盯著天花板多達十分鐘。接下來,他閉著眼睛大叫:「天使正在祝福我!」他說他看到他周圍全是天使,然後盯著我說:「魔鬼,魔鬼,你死吧!」我關上了門後才發現患者手上持有一把小刀。

為什麼他會患上思覺失調?他濫用毒品或酗酒(Illicit Drugs or Alcohol Abuse)?他因為生理疾病(Medical Diseases)而精神錯亂,影響大腦的運作?或是他患有精神上的疾病(Psychiatric Diseases)?這三個可能性並非相互排斥,而是都會產生思覺失調的症狀。

濫用毒品或酗酒 (Illicit Drugs or Alcohol Abuse)

毒品和酒精都能導致成癮,濫用更能引起精神混亂和其他異常行為。研究發現,大約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曾經酗酒和濫用酒精。從我的臨床經驗,不少大學生更濫用違禁藥物,如古柯鹼(Cocaine)、安非他命 (Amphetamine) 或大麻 (Marijuana)。

「我吸毒才會思覺失調,只要不吸便OK!」一名16歲起吸毒的大一學生對我說。但是,毒品會刺激大腦製造大量多巴胺,從而引起思覺失調症狀,包括幻聽、妄想被逼害、判斷力下降等,長期吸食者會損害大腦功能,讓認知(Executive Functioning)、記憶 (Memory) 及集中力(Concentration)均下降,絕對不是「不吸便OK」。我相信這學生有很大的機會不能畢業。

現在已有證據顯示使用大麻,尤其在青少年期頻密使用,會令患思覺失調的風險倍增。其他軟性藥物及酗酒亦可引致一些思覺失調症狀,又或令精神病的病情惡化。

我記得在醫學院當學生時,教授告訴我們,老年人甚少酗酒和濫用非法藥品。可是,當我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後,我發現事實可能並非如此。在加州,警察或專業人員可以強制任何因為精神異常有傷害自己、他人,或具有嚴重殘障的人,接受72小時病情評定和精神治療(72-hour hold)。其中,不少老人家(26.7%)是因為酗酒和濫用藥物的緣故而演變成精神異常。這百分比和其他年齡組別是沒有什麼不同的。

筆者曾於2010年在醫院精神科學術期刊發表一研究報告,這研究表明,嬰兒潮一代經歷嬉皮世代伍德斯托克 (Woodstock)毒品洗禮,相信大麻和LSD是「可以接受的非法藥物」。但是,許多案例證明,長期使用會導致精神異常。藥物濫用是不分經濟、種族、性別或年齡的限制。濫用毒品或酗酒絕對能引致思覺失調並加深病情!

生理疾病 (Medical Diseases)

研究表明有100多種生理疾病能偽裝成思覺失調的狀況。常見的罪魁禍首包括不正常的甲狀腺(Abnormal Thyroid)。例如:甲狀腺功能減退(Hypothyroidism)能導致抑鬱。過度活躍的甲狀腺(Hyperthyroidism)能導致焦慮和情緒不穩。

一位剛畢業的研究生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。不久,因為他很容易生氣、憤怒,他被解僱了。他的未婚妻意識到這不是慣常的他,所以帶他來求醫。研究生說:「我經常感到腦袋準備爆炸。」由於脾氣和性格改變太過不尋常,我決定替他照腦。

腦部磁力共振掃描(Brain MRI)顯示腦部顳葉(Temporal Lobe)異常。腦電圖(EEG) 證實顳葉癲癇(Temporal Lobe Epilepsy)。癲癇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,卻有思覺失調的症狀如幻聽和幻視。它是由於大腦神經細胞過度放電,而致大腦失去正常功能。症狀會反覆發作,患者發作時會意識不清或行為改變。癲癇是可以用手術 (Neurosurgery)或抗痙攣藥物(Anti-Seizure Medication)治療。如使用思覺失調藥 (Antipsychotic)的話,顳葉癲癇引起的幻視和幻聽可能更頻繁。

除了癲癇,創傷性腦損傷(Traumatic Brain Injury)、失智症(Dementia)、腦腫瘤(Brain Tumor)、肝功能衰竭(Liver Failure)、性病(Venereal Disease,particularly HIV or Neurosyphilis)、細菌或病毒感染(Bacterial or Viral Infection)等等,也能導致思覺失調。許多藥物,如類固醇(Steroid),也列出思覺失調或情緒變化為他們的副作用。所以正確的診斷,有助於病人可以藥到病除,節省數月的無效治療。

精神疾病 (Psychiatric Diseases)

一旦證實思覺失調的原因,不太可能是生理疾病或酗酒和濫用毒品,下一步就是評估思覺失調是暫時性或是長期的。如果是長期的,更需要診斷背後的精神疾病。除了因為病向淺中醫,不同的精神疾病也有不同的心理和藥物治療。最常見引起思覺失調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(Schizophrenia)、雙極躁鬱症 (Bipolar Disorder)、或抑鬱症(Depression)。

一位名校亞裔學生曾對他的教授投訴有人在圖書館、教室、甚至浴室嘲笑他,教授卻指出沒有人在教室嘲弄他。他開始嚴重抑鬱,把自己關在房間裡,漸漸無法正常上班上學、飲食習慣失調、失眠或睡眠時間混亂、幻聽、幻視、妄想,這些都是思覺失調跡象。通常思覺失調,如不及早醫治,可能發展成精神分裂症,或其他重性精神病。不幸的是這學生未向朋友、家人表達情緒,也未治療,最終選擇結束生命。

抑鬱是思覺失調的症狀之一,加上患者會出現幻覺和妄想的症狀,患者自殺的機率大約是10%。絕大多數的自殺發生於活躍期或症狀開始的頭幾年。香港大學2010年研究發現,約41%思覺失調患者曾有過自殺念頭。當患者對將來感到消極或缺乏希望時,自殺風險便會大大提高。因此,除了藥物為患者治療臨床症狀外,心理支援以及幫助病人面對及走出困境尤其重要。這能讓患者學會如何處理思覺失調帶來的影響,以及如何面對疾病造成的後果。

由於患者大多不認為自己患病,不願意接受治療,可能因精神病最終輟學,離開工作,甚至可能成為街頭露宿者。到後來,由於患者的妄想和錯覺,他們可能認為藥物是毒藥,疑心越來越重,不肯吃藥,不肯看醫師,不承認自己有病,更不用談住院了。

電影「心靈獨奏」(The Soloist)講述一個不幸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黑人音樂天才 Nathaniel Ayers和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Steve Lopez之間的友誼。Mr. Lopez偶然遇上在街頭流浪的Nathaniel拉奏只剩兩條琴弦的小提琴。由於音樂太好聽了,Mr. Lopez停下來,經過幾次真誠的交心,Mr. Lopez 發現了一大秘密。年輕時的Nathaniel曾經入讀著名的茱莉亞(Julliard)音樂學院,是1960年代少數得以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黑人學生 (同期的校友包括馬友友)。不幸的是,由於思覺失調,慢慢變成精神分裂症,未能完成學業,最終離家出走,淪落洛杉磯街頭。

基於愛才和關懷之心,Mr. Lopez轉送讀者捐贈的大提琴給Nathaniel,為他安排公寓和提琴老師,甚至試圖說服他填寫藥物治療同意書,面對自己的精神疾病。除了藥物治療,長期患有精神分裂症的Nathaniel更需要從友誼中建立信任。Mr. Lopez 沒有放棄患病的Nathaniel。友情的存在就是幫人們擦乾眼淚。當然,音樂更進一步成為 Nathaniel 和 Mr. Lopez友情的催化劑。最終,Nathaniel不再心靈獨奏。朋友和家人的關心,加上心理和藥物治療,正是康復期所需要的。

康復期 (Recovery Phrase)

除非我們一輩子都跟壓力(Stress)絕緣,目前醫學上並沒有任何方法去預防思覺失調。所以,當我們遇上壓力或難題時,便要找家人和朋友傾訴。若真的不幸患上思覺失調,請不要害怕,藥物治療輔以心理治療能加快思覺失調的康復。

心理治療儘管不能直接解決思覺失調的症狀,但對患者的康復很有幫助。認知行為治療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)可幫助患者認清並處理抑鬱和妄想,減少它們帶來的困擾。由於思覺失調能帶來壓力及生活上很多問題,心理輔導有助患者應付壓力及抒發情緒。思覺失調更可能對當事人的社交生活、工作造成打擊,亦可能會影響工作能力。社交及職業康復治療(Psychosocial Rehabitation)會透過就業指導、培訓及溝通技巧練習等方法,協助患者再次投入社會。最後,家庭成員的心理輔導(Family-Based Interventions)更是不可或缺。

康復期首要的目標是病人安全,減少暴力和自殺風險。當醫生、家人和患者能建立一個聯盟時,這將能促進患者遵守及配合治療。當患者願意服用藥物及適當的監督,門診治療(Outpatient Treatment)就足夠幫助患者,亦能提供或轉介日間活動或訓練。如果患者的思覺失調太嚴重,特別是有暴力或自殺風險,一般會需要精神科急診 (Psychiatric Emergency Service)評估。

認知行為治療 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 CBT)

認知行為治療旨在減少思覺失調,能帶來的困擾與殘疾,它可以用來加強對精神病的應付技巧及降低停止用藥的危機。某些患者在服藥後,仍可能出現殘餘的幻覺和妄想;認知行為治療可幫助患者認清並處理這些症狀,減少它們帶來的滋擾。例如:曾有一個受思覺失調和抑鬱困擾的年輕人,她覺得「自己像個廢人,可有可無。」這時候醫生可使用認知行為治療,讓她認清自己負面的思想和情緒,找出不理性的思想陷阱。CBT能進一步燃點希望,減少患者自殺的機會。CBT還能協助個人心理的重整及調整。

社交及職業康復治療 (Psychosocial Rehabitation)

大約二十年前,在洛杉磯加大精神科門診發生以下一件真人真事。一位醫生坐在他的辦公室,正在考慮:該去那裡買咖啡?在星巴克?在咖啡豆?當他走到外面時,他聽到一名長期思覺失調患者的家人說:「我的兒子何時才能找到一份工作?」當他坐在星巴克,他回想起另一天,有一個病人問他:「醫生,星巴克咖啡好喝嗎?是否很昂貴?」他想到,如果我能購買一台咖啡機,並教懂病人如何製作咖啡,那麼我便能每日在辦公室內享用出色的拿鐵咖啡?就這樣,一台咖啡機讓病人們「工作」,最終讓整個門診享受香濃的咖啡。這偉大的醫生常使用此咖啡來〝收買〞醫學生。(這是其中一個使我成了精神科醫生的原因。)

這位醫生之後想到,既然這群長期思覺失調患者能煮這麼好喝的咖啡,他們一定可以在外面工作。感謝神,咖啡豆公司的咖啡屋願意給他們就業機會,讓患者再次投入社會工作。不幸的是,他們很快就被公司解僱。這位醫生十分失望:「為何他們能煮出這樣好的咖啡,卻因為是精神病患者而沒有人願意給他們機會呢?」原來,問題並不是他們被歧視,而是由於他們思覺失調的症狀。在精神科門診,他們只需要專注於幾個顧客。例如:他們記得這名醫生比較喜歡較小的濃縮咖啡,但要加更多的牛奶。可是,在外面的咖啡屋,每一位顧客都有不同的要求。思覺失調患者因為思想難以集中,而無法記得所有顧客的喜好。還有,除非另一個病人大喊大叫,通常門診是較為寧靜的。可是,咖啡屋的音樂,加上病人本身的幻聽,使患者更加思覺失調!

幸好,社交及職業康復治療能協助患者適應日常生活,旨在協助患者再次投入社會工作。訓練提升患者:
1)對工作場所壓力的了解。
2)應對主管的要求及提高工作績效。
3)應對同事對思覺失調的誤解。
由於治療能協助減少壓力,病人即使仍受幻覺所打擾還是能夠勤奮工作。當患者能盡量不被以往經歷影響現在的生活,就能夠多參與社交活動,提升對生活的興趣與動力。

家庭為本治療 (Family-Based Interventions)

報章不時刊登家庭倫常慘劇的報導,當中不少個案涉及家庭成員未能適應子女患上思覺失調。在協助患者接受治療和恢復功能當中,家庭為本治療有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住院治療後,思覺失調患者通常回家與家人同住。正如人們不應該指望患者對精神疾病知識的了解,家庭成員的輔導能協助家人理解如何幫助思覺失調的兒子、女兒、或兄弟姐妹。

醫生須要提供思覺失調病患有關的知識,幫助親人增加對病發的警覺性及症狀處理,以及學習壓力及危機處理。家人最苦惱的,往往是如何照顧和關懷患者。通過早期參與輔導,家庭成員能減少負擔及倦怠(Burnout)。家庭為本治療還包括降低憤怒情緒表達(Decrease High Expressed Emotion),辨認早期復發跡象(Identifying Early Warning Signs),和學習如何預防復發(Relapse Prevention Planning)。家人的鼓勵及協助是最為重要的!

由於患者大多不知道自己患病,所以家人便要主動幫助他們,多說一些讚美、鼓勵的話,以行動接納他們,以婉轉的理由勸喻患者看醫生,如:「你可以睡得好一點」、「你可以專心工作」等,千萬不要責罵或怪責他們,否則只會令病情更嚴重。

藥物治療 (Medication Treatment)

藥物是思覺失調治療重要的第一步。思覺失調藥(Antipsychotic),抗抑鬱藥 (Antidepressant),情緒穩定劑(Mood Stabilizer)是主要的第一線治療。思覺失調藥調節腦內多巴胺(Dopamine)的分泌,令患者能重新整理思維、接觸現實。大部分患者在服藥後,妄想、幻聽等情況可能在數星期後便有所改善,而大約60%患者會漸漸康復過來。新一代藥物的副作用(Side Effect)已大為減少,所以患者千萬不要停藥,影響康復進度。可能的副作用包括,體重增加及新陳代謝綜合症(Metabolic Syndrome)。

為何要及早治療思覺失調?在思覺失調這個早期階段接受治療的話,康復效果就能更理想。由於需要治療藥物的劑量較少,副作用也大大降低,併發症也因為早期治療而減少。

延誤治療的影響包括:

1)不完全及速度緩慢的康復。
2)增加抑鬱症及自殺傾向的危險。
3)破壞病人的人際關係,失去朋友和家人
的支持。
4)增加病人家裏的壓力。
5)破壞學業、工作及就業上的發展。
倘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,長期的思覺失調不單能變成精神分裂症或雙極躁鬱症,更可能會自殺、他殺,和無法照顧自己。

結語

正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鑑定和干預一樣,及早發現和治療思覺失調可減少精神病日後的發生率。在潛伏期這個階段,人們往往有輕度幻覺。患者可能懷疑,這些感覺是否真實的﹖一旦患者相信他們的妄想,患者已進入思覺失調的活躍期。醫生不得不要求病人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,希望能加快思覺失調的康復。此時,家人的不離不棄,能改變思覺失調的軌跡。思覺失調並不是絕症!愈早發覺, 愈快康復!


◎ 胡啟贇醫師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